北海道為什麼叫北海道?明治政府開拓北海道的命名緣由解析

北海道為什麼叫北海道?明治政府開拓北海道的命名緣由解析

北海道這個名字的由來,源於日本明治時代的一項重大開拓政策。在著手開拓北海道時,明治政府考量修改當地地名,聽取了當時著名探險家松浦武四郎的建議,採用了「北加伊道」一名。為了與日本令制國時代的行政區劃「五畿七道」相呼應,政府將「加伊(kai/Kai)」改為同音的「海(kai/Kai)」字,最終形成今日我們所熟知的「北海道」名稱。

這篇文章的實用建議如下(更多細節請繼續往下閱讀)

  • 若欲深入了解北海道命名的歷史,可參閱學術期刊或相關專著,進一步探討明治政府的考量因素和決策過程。
  • 安排一趟北海道之旅,親自探訪這片土地的自然風光和歷史遺跡,加深對北海道命名的理解和感受。
  • 觀賞相關紀錄片或電影,從視覺化的角度認識北海道命名背後的時代背景和人物故事,提升對歷史的興趣和記憶。

可以參考 北海道滑雪要飛哪個機場?完整攻略:從新千歲機場前往「瀧野白雪世界」

明治政府命名北海道的決定性因素

明治政府於 1868 年推行北海道開拓政策,其中最具標誌性的決策之一便是將原先稱作「蝦夷地」的這片北方領土更名為「北海道」。此一更名決策的背後蘊含著明治政府對北海道的定位與發展藍圖。

首先,明治政府將北海道視為日本領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江戶幕府末期,蝦夷地處於政府實質管轄之外,成為俄羅斯等外國勢力虎視眈眈之地。明治政府為了鞏固國防,加強對北海道的控制,遂決定將其更名為「北海道」,宣示其主權領有。

其次,明治政府欲將北海道打造成日本近代化發展的基地。當時,日本正積極推動西方文明的引進,北海道擁有廣袤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被政府視為理想的發展腹地。更名為「北海道」不僅象徵著北海道的新生,也標誌著政府開拓北海道、建設北海道的決心與期許。

再者,明治政府以「北海道」之名隱含著對北方領土的擴張野心。當時,北海道以北的庫頁島仍由俄羅斯占領。明治政府將北海道更名為「北」海,不僅表明北海道在地理位置上於日本的最北端,更暗示著政府未來將領土擴展至庫頁島的意圖。

最後,明治政府更名北海道的舉措也反映了政府對北海道原住民蝦夷人的政策轉變。明治政府意識到蝦夷人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與日本本土有顯著差異,因此採取了同化政策,希望將蝦夷人融入日本社會。更名為「北海道」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明治政府對北海道原住民政策的調整,承認北海道的多元文化特性,同時也堅定政府將北海道納入日本版圖的決心。

北海道命名的由來:明治政府的精心考慮

明治政府在開拓北海道之際,對於此地的命名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以下為政府考量之重點事項:

  • 延續舊有傳統:明治政府意圖尊重北海道原住民族的文化,並延續當地既有的名稱。因此,政府選擇了「北海道」這個名稱,保留了「北」字,意指該地為日本最北端的領土。
  • 反映地理位置:「海」字反映了北海道四面環海的地理特徵,強調其海洋性氣候和發達的漁業資源。此外,北海道的海岸線曲折,擁有眾多海灣和港口,因此「海」字更能準確地描述其地理環境。
  • 凸顯政治意涵:明治政府於1869年正式將蝦夷地改名為北海道。此命名具有強烈的政治意涵,宣示政府對北海道的領有權和主權,並將其視為日本領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避免與既有行政區劃衝突:明治政府在確立北海道名稱的過程中,亦考量到避免與既有的行政區劃產生衝突。當時,日本已存在「加賀國」和「甲斐國」,因此將北海道命名為「北加伊道」並不適宜,故改為「北海道」,以避免混淆。
北海道為什麼叫北海道?明治政府開拓北海道的命名緣由解析

北海道為什麼叫北海道?.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北海道名稱的由來:松浦武四郎的「北加伊道」提案

北海道的地名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治時代初期,當時日本政府正著手開拓北海道。政府考量修改北海道的原有地名,而探險家松浦武四郎的建議「北加伊道」在眾多提案中脫穎而出。

松浦武四郎是一位熱衷於北海道探險的旅行家,他曾多次深入北海道內陸,對其地理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松浦認為,北海道具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資源,理應擁有與其他日本地區相匹配的地位,因此他建議使用「加伊道」一詞,意指「通往外地的道路」或「邊疆之地」。

「加伊」一詞源自古日語,原本用於描述東北地方的出羽國,象徵著日本的東北部邊疆。松浦武四郎認為,北海道與出羽國在地域位置和自然環境上具有相似性,因此使用「加伊道」來命名北海道具有歷史渊源和象徵意義。此外,他也希望能藉此強調北海道作為日本邊疆的重要地位。

  • 關鍵點:
  • 松浦武四郎建議將北海道命名為「北加伊道」。
    「加伊」一詞原指東北地方的邊疆之地。
    松浦認為北海道與出羽國有相似的地理和文化特徵。
    「北加伊道」代表了北海道作為日本邊疆的意義。

    北海道名稱的由來:松浦武四郎的「北加伊道」提案
    關鍵點 說明
    松浦武四郎建議將北海道命名為「北加伊道」 松浦認為北海道應擁有與其他日本地區相匹配的地位
    「加伊」一詞原指東北地方的邊疆之地 松浦武四郎認為北海道與出羽國在地域位置和自然環境上具有相似性
    松浦認為北海道與出羽國有相似的地理和文化特徵 「加伊道」意指「通往外地的道路」或「邊疆之地」
    「北加伊道」代表了北海道作為日本邊疆的意義 松浦希望藉此強調北海道作為日本邊疆的重要性

    北海道命名的關鍵要素:令制國制度

    在明治政府検討北海道命名時,其中一個重要的參考依據為令制國制度。令制國是日本於古代所實施的行政區劃,由律令制中的《養老律令》所制定。當時,全國被劃分為若干個行政單位,稱作「國」。

    在令制國制度下,日本全國被劃分為66個國,北海道所屬的區域當時稱為「蝦夷地」。蝦夷地並未被視為 полноцен的日本國土,而是被劃歸為「俘囚之域」,由朝廷指派的「蝦夷押領使」統治。

    明治政府在開拓北海道時,為了確立北海道的日本國土地位,決定將其納入令制國的框架之中。在1869年,明治政府將蝦夷地改設為北海道,並視其為一個獨立的令制國。此舉象徵著北海道正式被納入日本版圖,並確立其作為日本一級行政區劃的地位。

  • 令制國制度在北海道命名的影響:
    • 確立北海道的日本國土地位
    • 將北海道納入全國行政區劃體系
    • 賦予北海道與其他令制國同等的地位
  • 綜上所述,令制國制度在北海道的命名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將北海道納入令制國體系,明治政府不僅確立其國土地位,更使其成為日本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北海道何以名為「北」海?明治維新後政府命名之謎

    北海道身處日本列島最端,其得名源於明治維新日本政府命名政策,反映出明治政府對於北海道的戰略定位與開發理想。

    明治初年,日本政府基於國家統一領土擴張的考量,開啟了北海道開拓事業。當時,政府對於北海道的地名進行了仔細審議,並探討了多種命名方案。

    其中,探險家松浦武四郎安政年間提出「北蝦夷道」之名,意指北海道為蝦夷島北部區域。蝦夷島一詞源自阿伊努語,指稱北海道地區,後經漢字轉譯為「蝦夷」。

    然而,明治政府考量到「蝦夷」一詞在歷史上帶有貶義色彩,同時為了強調北海道與日本本土連接統一,遂將「蝦夷」改為「北海道」。

    北海道」一名取自令制國制度中的「」,意指行政區劃,並冠以「」字,凸顯其地處日本北部地理位置。自此,北海道的名稱便沿用至今,成為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北部地區。

    可以參考 北海道為什麼叫北海道?

    北海道為什麼叫北海道?結論

    經過一番審慎考量和討論,明治政府最終決定以「北海道」作為日本最北端這片土地的名稱。這個名稱不僅反映了北海道的地理位置,更承載著政府開拓這片新領土、促進經濟發展的願景。

    北海道的命名過程見證了政府對日本版圖完整性和未來發展的重視程度。它也凸顯了在現代化和西化浪潮中的日本民族意識和文化自豪感。北海道這個名稱不僅是一個地理標誌,更是一個歷史見證,提醒著我們日本人民在建設國家和拓展領土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決心。

    北海道為什麼叫北海道? 常見問題快速FAQ

    Q1:北海道原本不叫北海道嗎?

    沒錯,在明治時代之前,北海道有不同的稱呼,包括「蝦夷地」、「北蝦夷地」等。

    Q2:為何明治政府會改名為北海道?

    明治政府為了發展北海道,決定重新命名,以突顯其作為日本北部主要地區的定位。經過考量,採用了探險家松浦武四郎提出的「北加伊道」建議,並更名為「北海道」。

    Q3:除了松浦武四郎的建議,還有其他影響北海道命名的因素嗎?

    是的,明治政府也考慮了令制國時代的行政劃分,將「加伊(kai)」改為同音的「海(kai)」,以符合北海道作為一個獨立行政區域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