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如何命名熱帶氣旋」嗎?其實,當熱帶氣旋在西太平洋發展到熱帶風暴強度時,就會由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進行命名。這個委員會由14個成員國或地區組成,每個成員提供10個名稱,並依照英文首字母順序排列。每年,委員會會依序從清單中選取名稱,例如今年的第一個颱風將由中國提供名稱。這些名稱會按照順序循環使用,並且以顏色區分目前狀態:黑色代表已使用,粗體代表正在活躍的風暴,灰色代表尚未使用,橙色則代表下一個將會使用的名稱。
可以參考 日本氣象廳升格颱風標準揭曉!掌握關鍵時機,做好防災準備
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如何命名熱帶氣旋?
當熱帶氣旋在西太平洋發展到熱帶風暴強度時,就會由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進行命名 [2] 。 這些用來命名的名字是由14個成員國或地區各提供10個,然後以各國英文名首字母排序 [註 1] [3] 。 颱風委員會的命名制度旨在為追蹤和預報熱帶氣旋提供一個統一且容易辨識的系統,同時也反映了西太平洋地區各國的文化和語言特色。 每年,颱風委員會會依序從各國提供的命名清單中選取名稱,例如今年的第一個颱風將由中國提供名稱。 為了方便追蹤,日本氣象廳會在發布颱風資訊時,以不同顏色標示命名清單中的名稱:黑色體字表示今年已經用過,粗體名就表示這個風暴活躍緊,未用嘅名就以灰色字體表示,橙色表示下一個將會用嘅名。 這種命名系統不僅方便了氣象預報員和研究人員,也讓一般民眾更容易理解和追蹤熱帶氣旋的動態。
中央氣象局對颱風的分級是什麼?
中央氣象局對颱風的分級是以近中心最大風速來分的,與雨量、暴風半徑或是颱風移動速度等都沒有直接關係。 至於近中心最大風速未達颱風標準的低氣壓則稱為熱帶性低氣壓(TD)。
以下是中央氣象局對颱風的分級標準:
- 輕度颱風: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17.2 公尺至 32.6 公尺。
- 中度颱風: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32.7 公尺至 50.9 公尺。
- 強烈颱風: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51.0 公尺至 69.9 公尺。
- 超強烈颱風:近中心最大風速每秒 70.0 公尺以上。
由表中可看出,一般坊間所說的「超級颱風」或「超級強烈颱風」並不屬於中央氣象局的分級標準,而僅僅是一般形容用詞而已。 世界氣象組織對颱風的定義與中央氣象局不同,要到出現颱風眼才稱為颱風,此時已達中央氣象局的中度颱風標準。 輕度颱風在國際上稱為熱帶風暴。
什麼是颱風的暴風圈? 什麼是颱風登陸? 中央氣象局會發布兩種颱風暴風半徑,都是以風速為依據,分別是範圍較大的七級風暴風半徑,以及範圍較小的十級風暴風半徑。 在七級風暴風半徑以內區域就是一般所稱的暴風圈範圍。
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如何命名熱帶氣旋?.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如何判別颱風(氣旋)風向?
掌握颱風(氣旋)風向判別技巧,不僅能讓你更清楚了解颱風的動態,也能在戶外活動或防災時做出更明智的決策。以下提供幾個簡單易懂的方法,幫助你快速判別颱風(氣旋)風向:
1. 氣壓圖判別法:
2. 圖形理解法:
3. 空氣運動法:
透過以上三種方法的結合,你可以更準確地判別颱風(氣旋)風向,並在面對颱風時做出更正確的應對措施。
方法 | 說明 |
---|---|
氣壓圖判別法 |
|
圖形理解法 |
|
空氣運動法 |
|
颱風區內風向與颱風運動方向的關係
颱風區內各處的風向和颱風的運動方向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颱風的運動方向是指颱風整體移動的方向,而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 颱風區內各處的風向是不同的,但在一定地方又有一定的風向。這是因為颱風的旋轉運動會產生風,而風向則受颱風中心位置、風速、地形等因素影響。
在颱風區中,愈接近颱風的中心,空氣愈密集,那裡的風向,幾乎是沿著以颱風中心為圓心的圓周運動,因此風向以反時針方向指向中心的偏角(即:風向與圓周切線之間的夾角)也小;離颱風中心愈遠,這個偏角就逐漸增大。 簡單來說,在颱風中心附近,風向幾乎是與颱風運動方向垂直的,而隨著距離中心越來越遠,風向逐漸偏向颱風運動方向。
同時,越接近颱風中心,風力就越大;離颱風中心越遠,風力則越小。這是因為颱風中心附近氣壓最低,空氣向中心流動,形成強風。而離中心越遠,氣壓逐漸升高,風力也逐漸減弱。
所以不論你站在颱風區中的哪一個地方,只要你背風而立,颱風的中心一定在你的左前方45~90度的方向內。 這是因為颱風的旋轉運動會使風向偏轉,而颱風中心位置則會影響風向的偏轉程度。 因此,只要你背風而立,就能根據風向判斷颱風中心的大致位置。
了解颱風區內風向與颱風運動方向的關係,對於我們理解颱風的結構和預測颱風的走向至關重要。 掌握這些知識,我們才能在颱風來臨時做出更準確的判斷,採取更有效的防範措施,保障自身安全。
颱風名稱的來源:來自各國的貢獻
颱風名稱的來源,其實是來自於各國對颱風委員會的貢獻。依照世界氣象組織於1998年12月在菲律賓馬尼拉召開的第31屆颱風委員會決議,自西元2000年元月一日起,在國際航空及航海上使用之西北太平洋及南海地區颱風統一識別方式,除編號維持原狀之外(例如西元2000年第1個颱風編號為0001),颱風名稱將由以往使用的4組92個名字全數更換,重新編列140個名字,共分5組,每組28個。這140個颱風名稱分別由颱風委員會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每個成員國或地區提供10個名字。這些名字通常是該國或地區的常見人名、地名、花卉、樹木或其他自然現象,具有文化代表性,也反映了各國對颱風的重視程度。
例如,中國大陸提供的10個颱風名稱分別是:海葵、玉兔、風神、杜鵑、海馬、悟空、白鹿、海神、電母、銀河。這些名稱都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例如「海葵」代表海洋生物,「玉兔」代表神話中的動物,「風神」代表中國神話中的風神,等等。這些名稱不僅僅是簡單的代號,更代表著中國文化對颱風的理解和尊重。
颱風名稱的來源,不僅僅是為了方便識別和預報颱風,更是一種文化交流和相互尊重的方式。透過提供颱風名稱,各國不僅可以分享自己的文化,也可以加深彼此間的理解和合作,共同應對颱風帶來的挑戰。
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如何命名熱帶氣旋?結論
了解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如何命名熱帶氣旋,不僅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追蹤颱風動態,也能增進對氣象資訊的理解。這個系統以14個成員國或地區提供的名字循環使用,每個名字都具有文化意義,反映了各國對氣象災害的重視。透過掌握命名制度,我們能更深入了解颱風的發展與動態,並採取更有效應對措施,降低災害風險,保障自身安全。
日本氣象廳的颱風委員會如何命名熱帶氣旋? 常見問題快速FAQ
颱風委員會是由哪些國家組成?
颱風委員會由14個成員國或地區組成,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北韓、美國、菲律賓、泰國、越南、寮國、柬埔寨、馬來西亞、印尼、香港和澳門。
颱風名稱是怎麼選的?
每個成員國或地區會提供10個名稱,這些名稱通常是當地常見的人名、地名、花卉、樹木或其他自然現象。當熱帶氣旋發展到熱帶風暴強度時,就會依序從這些名稱清單中選取名稱。
颱風名稱的清單會循環使用嗎?
是的,當一個颱風名稱清單用完時,委員會會重新開始循環使用,以確保每個國家/地區的命名都會被使用。